澳门太阳集团城网址(9661-ViP)官方认证

新闻动态

NEWS INFORMATION

新闻动态

NEWS INFORMATION
公司新闻 行业资讯 展会活动 新冠产品专区
标本溶血如何产生?
浏览人数:    更新日期:2021-03-12

标本溶血是临床实验室最常见的误差来源,是标本拒收的主要原因。因标本溶血发出错误结果报告可能造成误诊误治,重新抽血给患者增加痛苦、报告周期延长,复查造成人力、物力、经济损失。

8.png


1、如何判断溶血?

一般采用观察离心后的标本来判断是否溶血,但有时离心后不小心震荡了一下导致标本有轻微的红色浑浊,不仔细看也会当做是溶血。那么,怎么才能确定是不是真的溶血呢?最好的办法就是测一下血清中的血红蛋白含量,即溶血指数,就知道有没有溶血了。


具体的如何界定样本是否发生了临检相关性溶血溶血,目前比较常规的做法是根据溶血指数(haemolysisIndex,或者 HI)来判断。溶血指数实际上就是血浆中游离的血红蛋白的水平。有研究人员比较了 50 篇溶血的研究,发现使用溶血指数来界定溶血的有 20 篇, 19 篇使用目测,另外 11 篇没有标明方法。


使用目测溶血情况来取舍临床样本的做法,因为缺乏客观定量的标准,也没有考虑不同指标对溶血的敏感度,所以被认为是不准确的。在 2018 年的克鲁迪亚的一份研究中,人们仔细跟进了急诊室里的 495 份血样和以及检测结果,发现目测判断溶血可造成多达 31%的检测结果不当,其中包括 20.7%的情况下,溶血对结果有影响但是被忽略了, 10.3%的情况下检测结果被暂停发送但后来发现并没有受到溶血的影响。

9.png

在采用溶血指数的研究中,溶血指数平均的界定值为 846mg/L 血红蛋白,但是区间很大,在 150 mg/L 到 3000 mg/L 之间。区间之所以很大,和不同检测指标对溶血的容忍程度有关。目前在大多数生化仪器上,溶血指数已经是一个独立的指标了,这样就可以对所有上机的临检血液样本进行溶血程度的标定,并在实践中逐步积累溶血指数和各类临检指标的关系,从而在定量的基础上确定各类指标对溶血的承受程度。

10.png


2、发生溶血的原因

发生溶血的原因,从是否和临检过程相关的角度看,可以分为临检相关性溶血,以及非临检相关性溶血。临检相关性溶血,指的是由于临检操作不当而造成红细胞破裂而发生的溶血,这是我们讨论的重点。临床实践和相关文献都证明了,溶血的发生和样本收集过程有直接的关系,在临检过程中如果采血针口径过小、抽血速度过快、采血点选择不当、止血带使用过久、采血管未充满、采血后过度混摇、运输过程中过度震荡等,都会造成溶血。具体可以细分为以下:

11.png

标本采集

采血损伤,如反复进针、血肿部位采血;从静脉留置针、输液管、中心静脉导管等血管通路装置采血;注射器采血;未首选肘前正中静脉、头静脉及贵要静脉;使用细针头;消毒剂未干;止血带使用超过1分钟;未及时混匀、剧烈震荡混匀;采血量不足,未达采血管真空度量刻度;真空采血管、分离胶质量差;使用大容量真空采血管等。


特别注意的是,美国的一项研究中,使用 853 个样本对两种采血路径做了比较,这两种路径是静脉真空抽血和静脉导管抽血,发现通过静脉导管抽血的溶血发生率为 5.6%,而直接用针从静脉抽血时溶血发生率为 0.3%,通过静脉导管的溶血发生率要明显高于直接用针抽取的路径。另一项研究中比对了另外两项条件,就是静脉导管和真空采血管结合,比对静脉导管和针头直接配合,发现前者的溶血发生率明显地高。蝶翼针的使用,可以减小溶血发生率,无论是否和静脉导管配合。而小口径针头的使用(22号针头或者更细),能够明显增加溶血发生的情况。从若干临床的比对观察资料,我们可以看出,临检相关性溶血发生的主要物理学原因,是临床检验的某些步骤中的剪切力过大,超出了红细胞在体内正常的血液流变过程中的应力,从而造成细胞膜的破裂。正是由于这个原理,以上提到的不当操作,比如采血针口径过小、抽血速度过快、抽血路径过长、运输过程中过度震荡等,都会造成溶血。

标本转运

气动传输过程中剧烈震荡;转运时间长;转运车温度过高、剧烈震荡等。

实验室标本处理

标本保存时间长;标本保存温度过高;未及时离心;离心前血液未完全凝固;离心温度过高、速度过快;再次离心等。

体内溶血

自身免疫性溶血性,如血型不合输血;遗传、代谢病,如地中海贫血、肝豆状核变性;用药后药物溶血反应,如静脉注射头孢曲松钠致急性溶血反应;重度感染;弥散性血管内凝血;心脏支架、人工心脏心瓣膜、体外膜肺氧合治疗等。体内溶血造成的标本溶血实验室不应拒收,医师应在申请单上标注说明。

另外,非临检相关性的溶血是病理原因造成的,有独立的检测指标,因为不是本文讨论的重点所以就不再赘述了。

3、溶血样本对临检的影响

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很多,包括分析前、分析中、分析后。分析前影响因素占很大比例,毕竟样本来到检验科之前经历了什么,我们无法得知。所以当我们碰到异常的结果时,应该分别从实验室及临床的角度去科学分析,对于无法解释的结果,多与临床沟通,这样有利于我们及时发现问题,并通过重新采集标本复查等方式予以解决,从而得出更加准确可靠的检验结果。

溶血对多项临床检测指标有着不同的、定量的、显著的影响,因此在提供临检样本质量、规避临检相关性溶血的同时,也需要在临检分析的过程中,充分考虑到溶血因素的存在和影响,积极制定指标相关性溶血指数,从而确保临检数据的有效性。

} } }); });
Baidu
sogou